一、福斯的最新动作与战略布局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简要梳理一下福斯在中国/全球市场近年来的公开动态,以便从“落地 vs 愿景”的角度进行分析。
主要公开动作与趋势
深化与中石化(SINOPEC)在供应链端的战略合作
2025 年 3 月,福斯中国与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在高端基础油(Group III)与添加剂等领域建立更紧密的本地化采购/研发/生产合作,以提升供应链韧性。(fuchs.com) 这一合作正是福斯在中国推行 “3L” 战略(local R&D, local procurement, local production,本地化研发、采购、生产)的一环。
启动高性能润滑脂生产基地
2024 年 5 月,福斯在营口(中国)落成高性能润滑脂工厂(HPGP,High Performance Grease Plant),集自动化、质量控制与先进生产于一体。 这一工厂标志着福斯在润滑脂细分领域加码,也是其在中国布局制造能力、提升本土产能的典型信号。
与汽车/后市场平台合作,推出“π动力”系列产品
2025 年 4 月,福斯与途虎养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 “π动力” 系列(涵盖机油和变速箱油),并提出 “精准用油” 服务理念。在此合作中,福斯强调通过数据驱动与车型需求匹配,努力实现用油“适配”而非经验式推荐。
扩产 / 新厂 / 智能产能布局
福斯在中国的新厂、智能化生产、仓储系统投入也频见报端。比如其吴江工厂在产能与自动化方面的升级是其中国制造布局的一部分。(Lubes'N'Greases) 同时福斯在中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其“FUCHS2025”战略中提出 CO₂ 中性产品、环保生产等方向。
跨界延伸:润滑 + 热管理 / 电解液 / 科技融合
热管理 / 沉浸冷却:福斯中国与安徽中鼎热管理系统(Zhongding Thermal System)签署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用于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能量存储的热管理方案(尤其沉浸式液体冷却技术)(Gasgoo) 电解液 / 电池材料:福斯与 E‑Lyte Innovations GmbH 在德国设立首家电解液工厂(年产 2 万吨),进军电池材料领域。节能与绿色产品:福斯强调其润滑 / 液压油产品要提升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如与 BASF 合作对液压油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
在 OEM / 装机市场取得合作突破
比如福斯 0W-20 初装机油正式供应给华晨宝马(为其动力总成工厂合作),显示其在高端整车厂装配市场的布局与信任度正在加强。
品牌/渠道/防伪 / 渠道合作
福斯在中国市场推出防伪措施:2025 年 5 月起,其 LUBCON® 产品都将贴防伪标签,方便客户鉴别真伪。 在渠道层面,福斯中国举行核心经销商大会、与 Tuhu(途虎)这样的后市场平台合作,不断加强在终端市场的触点。福斯还因其在供应链 / 创新 / 渠道融合方面的实践,获得 “SSCL 最佳供应链创新奖” 等荣誉。
综上可见:福斯目前正在以供应链本地化、产能扩张、技术延伸、战略合作、数字 / 渠道融合为主线进行布局。
二、行业人视角的解读:福斯战略的逻辑、机遇与风险
作为一个在润滑油 / 化工 /车用化学品行业长期运营的人,从行业结构、竞争态势、趋势演进等视角来解读福斯的这些动作,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战略逻辑:以“精准 / 本地化 /多元”为主线
精准用油 / 匹配化:福斯明确从“卖润滑油”向“卖适配、卖解决方案、卖数据+服务”转型。其与途虎合作推出“π动力”系列,强调“精准匹配”“个性化方案”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本地化 + 供应链韧性:福斯与中石化等国内龙头合作,布局基础油 / 添加剂本地采购、研发、生产,旨在降低海外波动风险、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多元延伸 / 跨界探索:在热管理、沉浸冷却、电解液、绿色产品、润滑脂等领域进行投入,是为寻求传统润滑油之外的新增长机会。
高端 / OEM / 品牌溢价路径: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参与整车 /动力总成供应链,以及在高性能润滑脂、差异化产品上发力,福斯试图跨越低端价格竞争的泥沼。数字 + 渠道融合:与后市场平台合作、贴防伪标签、强化终端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连接终端用户、增强客户信任、提升渠道效率。
这种战略路径在目前行业形势下,是较为合理和务实的:一方面要守住润滑油这个传统主航道,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未来可能迎来的变革赛道。
2. 机遇点:为什么现在是福斯的窗口
政策 / 产业趋势推动
在“双碳”、新能源、节能减排、电气化、热管理、智能制造等领域,润滑系统/热管理系统/冷却系统本身有很多被打破常规的机会。福斯如果能抢占这些交叉点,就可能取得技术与市场先机。
行业竞争分化 + 技术壁垒上升
随着基础油涨价、环保标准提升、客户对性能 /寿命 /兼容性要求提高,低端润滑油盈利空间压缩。能在高性能、特种润滑、服务链条上做得深、做得专业的企业将会拥有更强抗风险能力。
全球供应链波动 / 地缘风险常态化
福斯推行本地化采购 /研发 / 生产,是在规避外部不确定性的战略前瞻。如果做得好,可以建立区域化的供应生态。数字化 / 平台化趋势 汽车后市场服务数字化、在线平台(像途虎)正在重塑渠道和客户接触方式。福斯与渠道平台合作正是抓住这个变化红利。
品牌与信誉 / OEM 信任积累
福斯在原厂 / 主机厂 /高端客户端有不错的技术积累。若在中国本土能进一步强化本地信任,不仅能提高溢价,也可作为进入其他细分市场的跳板。
3. 风险与挑战:行业人的“警钟”
跨界方向落地风险高 比如电解液 / 热管理 /沉浸冷却等新技术方向,技术门槛、认证体系、市场接受度都很高。如果投入过快、资源分散,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回报。本地化成本 / 供应链整合挑战 虽然本地化可以提升韧性,但国内产业链布局、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质量控制要求也不同。如何保证本地化质量与成本控制是考验。精准 / 数据驱动的模式推广难度 在后市场 /车主端实行“精准用油”理念,依赖于大量车型、行驶工况、客户数据的积累与匹配。这个路径不是短期能跑通的,需时间积累与技术投入。品牌 / 渠道信任建设费力 在中国市场,润滑油品牌竞争激烈,消费者 /维修端对品牌有诸多预期与认知偏好。即便技术好,若服务网络、渠道配合不到位,也难撬动市场。绩效兑现与市场预期落差风险 在资本 /外部市场上,如果“跨界、多元、战略合作”等被高估,而实际业务落地缓慢或收益不达标,可能引起外界质疑。
4. 行业人视角的建议:如何平衡战略推进
以下是从行业实战角度给福斯 (或类似企业) 的一些建议,以期在执行过程中尽可能规避风险、提升效率。
逐步推进、分层验证
对跨界业务(如热管理、电解液等)建议采用“试点项目 + 验证成功后推广”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全面铺开。先在小规模、可控成本、伙伴资源好的区域做样板。
强化技术积累 / 核心能力闭环
在润滑油 / 润滑脂 /添加剂 /材料 /热控方向保持持续研发投入,形成可以保护的专利 /配方 /标准体系。不能仅停留在外延合作层面,需有自己的“核心武器”。
渠道 / 服务体系匹配战略节奏
在“精准用油”“服务升级”方向上,不仅要有产品匹配,还要对渠道、服务标准、售后保障、数字支撑(APP、数据系统、用户画像等)同步建设。
与 OEM / 整车厂 /主机厂协同推进 在高端车用润滑油 /装机 /原厂合作上再加力。装机合作不仅带来销量,更增强品牌背书,对于后市场争夺更具说服力。
资源投入要有“退出机制”或阶段性评估
特别是跨界的新业务方向,应设置里程碑评估节点,若不达标则缩减或退出,避免资源过度消耗于看起来光鲜但难以落地的新赛道。
持续推进绿色 /可持续路线
利用福斯在环保 /可持续 /生命周期分析方面已有的积累,加强在 “CO₂ 中性 /绿色润滑 /生命周期减碳 ”等方向的产品线打造与市场宣传,顺应未来政策导向和用户环保意识提升。
品牌 /用户信任建设要沉下去
防伪标识、真伪溯源、质量保障、渠道透明、培训支持等,是品牌在中低端市场、防止假冒伪劣侵蚀的重要防线。技术溢价好,但品牌信任是基础。
三、福斯的战略机会与行业人期待
从润滑油行业人的视角来看,福斯目前的战略总体是稳妥而具前瞻性的:在守住润滑油主航道的同时,不断向“精准 /本地化 /多元 /技术溢价”方向延展。
未来决定成败的,不是战略愿景,而是在市场、渠道、技术、组织能力上的落地执行力。若福斯能在未来 3–5 年内,让“π动力”“精准用油”“热管理 /电解液延伸业务”中至少有几个可复制、可规模商业化的案例,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作为行业人,我对福斯有几点期待:
能在未来推出更多针对新能源 /混动车 /电驱系统的专用润滑 /冷却 /热管理产品。
在“精准用油”理念之外,希望看到更多面向消费者 /B 端的产品组合与服务闭环。
渠道、数字化能力能持续提升,使产品+服务能真正下沉并高效接触终端用户。
跨界业务虽要稳健,但希望其能在某个新赛道率先亮出 “福斯版样板” —— 既能支撑业务收入,也能为品牌树立未来方向标。